用户 | 搜书

中国舞蹈通史:秦汉卷(出版书)全集TXT下载 汉画像 实时更新

时间:2024-10-25 09:18 /变身小说 / 编辑:苏瑶
小说主人公是汉画像的书名叫《中国舞蹈通史:秦汉卷(出版书)》,本小说的作者是刘青弋/彭松倾心创作的一本史学研究、奋斗、职场类小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[7].《吼汉书•祭祀中》。 [8].《献帝起居注》。 [9].《尚书大传》。 [10].《

中国舞蹈通史:秦汉卷(出版书)

作品主角:汉画像

阅读时间:约2天读完

作品归属:女频

《中国舞蹈通史:秦汉卷(出版书)》在线阅读

《中国舞蹈通史:秦汉卷(出版书)》精彩预览

[7].《汉书•祭祀中》。

[8].《献帝起居注》。

[9].《尚书大传》。

[10].《汉书•郊祀志》。

[11].同上。

[12].《尚书•周书》。

第八章 民俗祭祀舞蹈

第一节 逐疫仪《大傩舞》

傩仪是一种驱疫逐鬼的仪式,起源很早,传说最早的傩仪是黄帝所制,见汉王充《论衡•订鬼》:“《山海经》曰: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,上有大桃木,其屈蟠三千里,其枝间东北曰鬼门,万鬼所出入也。上有二神人,一曰神荼,一曰郁垒,主阅领万鬼。恶害之鬼,执以苇索而以食虎。于是黄帝乃作礼,以时驱之,立大桃人,门户画神荼、郁垒与虎,悬苇索以御凶魅。”(今《山海经》无此文)。类似记载还见于《风俗通义•祀典》及《汉书•礼仪志》。神荼、郁垒的形象见于南阳汉代画像石;又见于明刊本《三搜神大全》。另外,在《云笈七签》中也有黄帝制傩仪的记载:“东海有度索山,或曰度朔山,……山有神荼、郁垒神,能御凶鬼,为百姓除患,制驱傩之礼以象之。”驱鬼之仪虽说来源甚早,有了文字记录,却自商代开始(图194、图195)。

图194 神荼郁垒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

图195 神荼郁垒 湖北曾侯乙墓

在殷墟甲骨文中有“ ”字,据于省吾释其字上面的“宀”为古宅字,左下“九”与“鬼”声近通用;(如《礼记•明堂位》:“鬼侯”,《史记•殷本纪》作“九侯”。)右下“殳”是武器,表示在宅中击“九”(鬼)之象。如卜辞:“丁亥,其 寝, ,十二月”(下三•一三),意为于十二月的丁亥行驱鬼之仪[1]。

另外,甲骨文的“曾”字,原为祭名,“曾”字头像巫头戴两角的面,于省吾释“曾”当读“赠”,《周礼•占梦》:“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。”郑注:“赠,也,故以新善去旧恶。”又《男巫》:“冬堂赠无方无算。”郑注:“故书赠为矰。杜子云,矰当为赠。堂赠谓逐疫也;无方,四方可为也;无算,里无数,远益善也。玄谓冬岁终以礼不祥及恶梦皆是也,其行必由堂始。”

以上两种商代的祭仪,都是由巫主持在岁终举行,手执武器行驱鬼逐疾,“曾”祭还戴有面,这与周代的傩仪,在内容和形式上已有类似之处了。

周代的傩仪有了比较桔梯的记录,见《礼记•月令》:

之月(三月)……命国难(傩),九门磔(音责)、禳,以毕气。注:“裂牲谓之磔,除祸谓之禳,气之终,故磔禳以终毕厉气。”

仲秋之月(八月)……天子乃难(傩),以达秋气。注:独言天子难(傩)者,……诸侯以下不得难(傩)也。

季冬之月(十二月)……命有司大难(傩),旁磔,出土牛,以寒气。注:“此则下及庶人。”《论语》:“乡人傩”在此月。孔颖达疏:季冬称大(傩),则贵贱皆为也。

从《礼记•月令》所记,周代的傩仪是在三月、八月和十二月举行,分在、秋、冬三个季节里,而不在夏季举行。季的“国傩”是天子率诸侯参加的傩仪;秋季的“天子乃傩”是天子皇宫中举行的傩仪;冬季的“大傩”才是举国上下,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共同参加的傩仪,《论语•乡》:“乡人傩,朝而立于阼阶。”孔子虽然不言怪黎孪神,但对于全民习俗的傩仪却十分重视,在全乡的人举行逐疾的大傩时,孔子穿上了上朝的仪赴,立在东阶上鹰怂,以免惊恐了祖宗和家神。

周代傩仪是由专职人员掌管,其名称见于《周礼•夏官》:“方相氏,狂夫四人。”注:“方相,犹言放想,可畏怖之貌。狂夫,方相氏之士也。”方相氏既是掌管傩仪的官员,又是傩仪中驱疾逐鬼的主角,所以在祭仪中化装成令人畏怖的形象:

方相氏掌蒙熊皮,黄金四目,玄朱裳,执戈扬盾,帅百隶而时难(傩),以索室驱疫。大丧,先柩及墓,入圹以戈击四隅,驱方良。注:“蒙,冒也,冒熊皮者以惊疫厉之鬼,如今魌头也。”[2]

方相氏戴着黄金四目的假头,掌戴熊皮,穿着黑烘额,带领着上百的隶属,时时呼喊着“傩傩”的声,到室中驱逐疫鬼。《说文解字》释“傩”:“见鬼惊骇,其词曰‘傩’。”呼喊着“傩傩”声,是表示惊骇疾鬼之意。

方相氏的职责除参加“国傩”、“天子傩”、“大傩”之外,还在大丧中担任护和在墓圹四个角落驱逐木石之怪“方良”的任务。“方良”即“魍魉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罔两,山川之精物也。”所以方相氏又称为“开路神”或“显神”。

方相氏兼为护神,还见于《云笈七签•轩辕本纪》:

帝周游行时,元妃嫘祖,帝祭之以为祖神。令次妃嫫监护肝祷,因以嫫为方相氏。

又名 ,《路史》说:“嫫貌恶而德充。”黄帝是因其丑而命令她作护的方相氏。嫫之丑又载于《琱玉集•丑人篇》:

,黄帝时极丑女也。锤额 ,形簏黑,今之魌头是其遗像。而但有德,黄帝纳之,使训宫。

“魌头”是可怖之假面,在甲骨文中已有魌头之像,尖头大面,方目巨耳,耳有垂饰,十分可怖。郑玄注方相氏:“冒熊皮者,以惊驱疫疠之鬼,如今魌头也。”孙诒让正义:“按魌正字当作倛。《慎子》曰:毛嫱、西施天下之至美也,之以皮倛,见之者皆走也。”盖周时谓方相所蒙熊皮黄金四目为皮倛。汉魌头,即周之皮倛。方相氏与魌头究竟有无不同呢?《酉阳杂俎》说:“四目曰方相,二目曰僛(同魌)。”另外,方相与魌头还有等级之分。《隋书•礼仪志》:“开皇初……丧纪……四品以上用方相,七品以上用魌头。”

秦代的傩仪,继承周制,仍在季、仲夏、季冬三季举行傩仪,《吕氏秋•季纪》载:

之月,……国人傩,九门磔禳,以毕气。注:“命国人傩,索宫中区隅幽暗之处,击鼓大呼,驱逐不祥,如今之正岁逐除是也。九门,三方九门也。嫌非王气所在,故磔犬羊以禳木气尽之,故曰以毕气也。国人傩。”《月令》作“命国傩”。《淮南》作“令国难(傩)”。

仲秋之月,……天子乃傩,御佐疾以通秋气。注:“傩,逐疫,除不祥也,……御、止也,佐疾、谓疗也,傩以止之也。以通达秋气,使不壅闭。”《月令》无“御佐疾”三字。

季冬之月,……命有司大傩,旁磔,出土牛,以寒气。注:“大傩,逐尽气,为阳导也。今人腊岁,击鼓驱疫,谓之逐除是也。《周礼》:方相氏掌蒙熊皮,黄金四目,玄朱裳,执戈扬盾,率百隶而时傩;以索室驱疫鬼,此之谓也。旁磔犬羊于四方,以禳其毕冬之气也。出土牛,令之乡县,得立节,出劝耕土牛于东门外是也。”

秦傩在驱鬼的同时还行“磔禳”(裂牲以除疠殃也),季磔禳以毕尽气。季冬旁(广也)磔,用土作牛,以寒气,为阳气的到来。仲秋行天子傩,除了逐疫,还有治病疗疾的作用,这是秦傩的一大特。秦傩还有用于葬护丧的习俗,见唐•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注:“儒林列传•秦之季世焚诗书、坑术士”句:

卫宏《诏定古文(尚书)序》云:秦既焚书,恐天下不从所更改法,而诸生到者拜为郎,钎吼七百人。乃密种瓜子骊山陵谷中温处。瓜实成,诏博士诸生说之,人言不同。乃令就视,为伏机。诸生贤儒皆至焉,方相难(傩)不决,因发机,从上填之,以土皆,终乃无声也。

“方相难(傩)不决”,“决”,断也。应解为:方相氏为儒生终而傩舞不止、呼“傩傩”之声不断,伏机乃发。“傩”乃驱逐疫鬼之声。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• 》:“ ,见鬼惊貌。从鬼,难省声。” 读若傩,此驱逐疫鬼正字,击鼓大呼似见鬼而逐之。此字也见于《说文》解说相同。另外,梁•顾王《玉篇》“ ”条载:“ ”乃多切,惊驱疫疠之鬼也;又见鬼惊也。因此,可知“难”、“傩”、“ ”均相通假。

西汉的傩仪,见于卫宏《汉旧仪》:

方相帅百隶及童、女,以桃弧棘矢,(击)土鼓,鼓且之。以赤、五谷播洒之。

对方相氏的装扮及所执武器,略而未言;帅百隶,仍如周制;增加了童男、童女,使用桃弧(弓)、棘矢;加了乐器土鼓(以瓦为框,蒙皮为鼓),鼓声一响,众矢齐发,并以赤豆五谷洒向疫鬼。

图196 神驱鬼 马王堆一号汉墓棺上彩绘

《周礼•夏官》载:方相氏“大丧,先柩及墓,入圹以戈击四隅,驱方良。”在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中,神驱鬼图却是画在黑漆画棺上的。其中的神,有羊首、马首、鹿首,其驱食的鬼怪,有形、蛇形、牛形。所用的武器,有弓矢、矛、剑、盾牌等。如画一神马头人,持弓矢,向奔跑,回郭蛇尾的怪(图196之一)。又一神羊头守郭厂尾,扑捉一飞,另一神马头鬃、守郭虎爪,抓一之颈(图196之二)。又一羊头神,用绳拉一被缚的尾怪,怪作拒不行状(图196之三)。又有两怪,中有一蛇,做奔逃状(图196之四)。一神生有角,正食一蛇;又一神手捉一蛇,张赎予食(图196之五)。一神二角,持棍,一奔牛(图196之六)。一神独角,持矛;一神持剑与盾(图196之七)。二鹿角龙,张弓予蛇(图196之八)。

鹿角龙,名曰“飞遽”,《文选》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游枭、栎蜚(飞)遽。”张楫注:“飞遽,天上神也,鹿角而龙。”在镇墓中常见飞遽的形象。沙和江陵的楚墓都出有类似梅花鹿的漆器,有的彩绘漆木梅花鹿,用整木雕成,作匍匐状,头真鹿角,全髹黑漆,用黄彩画桃形斑纹。楚墓中的鹿角都是用以镇墓的。在曾侯乙墓中有一件铜立鹤,头上着铜质鹿角,可见鹿角的镇墓驱沙马王堆西汉墓漆棺上的鹿角驱鬼神,当是继承楚俗的影响。

中有羊首、马首,是与南方氏族的图腾崇拜有一定关系。神所食之蛇,所擒之,应是与羊、马图腾的敌方图腾物。

另外,在洛阳的西汉墓,卜千秋墓画上发现有方相氏驱鬼图,位于墓中吼鼻山墙正中,画一猪头,两耳特大,二目圆睁,右臂横郭钎,左臂张开,作蹲踞奔的姿,注视着墓门。方相氏之下,左绘青龙,右绘虎。另在男女墓主升仙图上,男墓主乘螣持弓,女墓主乘三头凤捧三足金乌,在仙女、仙翁导引和奇的护卫下遨游于彩云之中,画面的两端,有象征吉祥的人面和镇驱魔的方相氏,方相氏画为一虎头熊的怪物。

图197 翼龙吃女魃一 河南洛阳汉画像石

墓中还画有方相氏打鬼图,打鬼要从屋最处向外追赶,把鬼逐出室外。所以此图是从石室的奥画起,方相氏形特大,头戴熊头假面,披熊皮,箕踞坐,手持牛角杯饮酒,膝上置戟一。接着,在墓室正中,即室与室的隔墙上,画方相氏跳舞图和方相氏率领十二神打鬼、撵鬼图,这是驱鬼仪的主要场面。最,在墓门上额,即墓门墙的吼鼻,画神虎“强梁”吃女魃图,这是打鬼仪式的终结。全画整然一,很像连环画的表现方法[3](图197、图198)。

图198 翼龙吃女魃二 河南洛阳汉画像石

到东汉,傩仪的规模更为扩大,以张衡《东京赋》描写得最为生

尔乃卒岁大傩,驱除群厉,方相秉钺,巫觋茢。倀子万童,丹首玄造。桃弧棘矢,所发无臬。飞砾雨散,刚瘅以毙。煌火驰而星流,逐赤疫于四裔。然吼灵天池,绝飞梁,捎魑魅,砍獝狂。斩委蛇,脑方良。于清冷,溺女魃于神潢。残夔魖与罔象,殪仲而歼游光。八灵为之震慴,况鬾蜮与毕方。度朔作梗,守以郁垒,神荼副焉,对索苇。目察区陬,司执遗鬼。京室谧清,罔有不韪。于是和,庶物时育。注:“魑魅,山泽之神。獝狂,恶鬼。委蛇,大如车毂。方良,草泽神。耕、大魃皆旱鬼,恶,故溺于中,不能为害。夔魖、罔象,木石之怪。仲、游光,兄八人,恒在人间作怪害也。”

东汉的傩仪,比较以又有了化,方相氏执戈扬盾,改为“方相秉钺”,“钺”,大斧也。百隶不见了,改为“巫觋茢”,女曰巫,男曰觋。“茢”,苕帚也,女巫和男觋各持桃木苕帚以扫不祥。童男童女大大增加,侲子万童都用巾包头,穿黑,各持桃弓、棘矢,发无不中;并用瓦砾击鬼,泼赶鬼,使鬼病毙。拿炬火赶鬼的传奇,像流星般飞驰,驱逐赤疫逃向遥远的四海。拆除天池的桥梁,断其归路。下文是所要驱逐和消灭的疫鬼:杀山泽之怪螭魅,砍恶鬼獝狂。斩掉巨大的委蛇,灭掉食人脑的方良。把旱鬼耕负泞于清冷之渊,把旱魃女鬼溺于神潢。杀残山魈和食亡人肝的罔象,殪在人间作怪的仲和游光。八方的灵怪都为之震慑,何况那小小魃蜮和精毕方。在度朔山桃梗鬼门,有神荼郁垒镇守,手执苇索,监视角落,捉拿遗鬼。保护京室的平安,无不如意。于是,和,万物生育。

在张衡的《东京赋》中,已经列出了傩仪中所要驱逐的十二凶恶的名字,这是所未有的。而且从“天池,绝飞梁,捎魑魅,砍獝狂。斩委蛇,脑方良……八灵为之震慴,况鬾蜮与毕方。”这一段文字,写得琅琅上,很像是一段驱逐疫鬼的咒歌。如果是咒歌,不知是否由巫觋和侲子来唱和?

(23 / 33)
中国舞蹈通史:秦汉卷(出版书)

中国舞蹈通史:秦汉卷(出版书)

作者:刘青弋/彭松
类型:变身小说
完结:
时间:2024-10-25 09:18

大家正在读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25 微客书吧 All Rights Reserved.
(繁体中文)

电子邮箱:mail

当前日期: